顺丰速运加码家居物流丨在大卖场里开家具建材店,半年赔数万,还坚持吗?
思想观点
大鸿制釉董事长蔡宪昌:企业需要扭转经营观念
中国陶瓷产业从没有到有,从走上巅峰到现在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大家都清楚中国陶瓷行业发展遭遇到了危机。其实,这种局面是可以避免或者改善的,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就能扭转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关键还是需要企业懂得扭转经营的观念,一味大打“价格战”只会牺牲产品质量,适当增加一些生产成本,牺牲一些利润,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优质产品是值得的,最终,也会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建材天地)
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规模之争、品牌之争本质上是资本之战
未来三五年,家居建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将高度细分,专业化,而另一方面,瓷砖、卫浴、家具、软装各自为阵,高度分散的销售渠道又制约着终端门店的坪效。因此,从理论上讲只有终端“多品类集成”(超市化)经营才能支撑几百,上千亿的规模。但要组织、搭建起整个大家居供应链,尤其是自己生产主要品类产品,势必需要高额的投入一一而这靠企业自身财富的积累,在萧条期基本不行。因此,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推动新项目,就成为必然选择。(华夏陶瓷网)
依诺瓷砖事业部总经理戴富林:岩板必将在家居材料上占据一席之地
岩板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如何去跟定制,跟家具去碰撞成为真的适用于消费者家居生活的一种产品,这是我们目前在探索的问题。而从消费者的需求来讲,他实际并不关心你岩板是不是一种新型材料,他关心的是这个材料用在我的家里是否实用、美观、环保并且经济。我们相信基于它的种种优势,必将在家居材料上占据一席之地。 (新浪家居)
企业资讯
顺丰速运加码家居物流
近日,易友通完成由顺丰速运投资的A+轮融资。到2020年,大家电、家装等品类电商渠道渗透率将分别达到55%和25%。快递市场5~30kg公斤段的运输需求增速将达到25%,30~100kg公斤段增速将达到20%。易友通专注家居物流配送服务平台,提供干线运输、仓储服务、同城配送、上楼安装等一体化服务。(同花顺财经)
顾家家居建越南基地生产软体家具
12月20日,顾家家居宣布投资4.49亿元建设越南基地,预计年产45万标准套软体家具产品,实现年营收约19亿人民币。投建该基地的原因:结合各个国家的消费量及进口来看,软体家具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越南基地将有效扩大产能,快速提升供应链能力,实施海外、低成本运营、外贸大客、产品领先等战略。(蓝鲸财经)
拉夏贝尔剥离亏损家居资产 称有助于聚焦女装业务
12月18日,拉夏贝尔(603157)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拉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以人民币1元的交易对价转让所持有的形际实业(上海)有限公司60%股权,以整合及优化现有资源配置,进一步减轻公司经营负担,聚焦核心女装品牌发展。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1月30日,形际实业净资产为-5057.43万元,拉夏贝尔同意拉夏企管将所持有的形际实业60%股权以人民币1元的交易对价转让给蓝湖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本次转让交割后,拉夏企管不再持有形际实业股权。(新京报)
行业资讯
2020年家居生活方式趋势
1.由关注物理空间到关注社会空间,从空间设计转向生活方式设计。2.审美升级,愿意为高颜值、有精神内涵的产品及个性化服务买单。3.人格即风格,家居陈设成为新的社交货币。4.智能家居解放双手,生活更好我要更懒。5.个体力量崛起,意见领袖带动生活流行。6.对家居收纳提出新要求,提升空间的利用率。(拓璞设计)
智能家居抢夺地产精装渠道
B端成为智能家居企业的主战场,比如公寓、酒店、房地产企业等,力图把B端生意做起来,再反攻零售。2019年里,小米、海尔智家、欧瑞博、华为等都推出全屋智能方案,想办法跟房地产企业合作,联手做精装房或样板间,小米力争2019年完成2000套交付、华为预计到2020年底交付1万套全屋智能精装房。(新浪财经)
在大卖场里开家具建材店,半年赔数万,还坚持吗?
能不能坚持,关键看能不能增加获客数量(顾客进店量)、提升留客转化(成交率)这两个指标。毕竟每个月亏损不大,说明有一定销售额,只不过没有赚钱,有机会扭转局面。建议:1.主动营销,到卖场外获客。2.根据自身优势,评估小区、装修公司、线上、工长等多种客源,做强核心渠道。3.花钱挖骨干人才。4.不轻言放弃,寻找问题,对症下药。(大材研究)
(文章来源:家居服务商CLUB)
相关知识
顺丰速运加码家居物流丨在大卖场里开家具建材店,半年赔数万,还坚持吗?
大卖场里开家具店,房租每月上万,半年赔了数万,坚持吗
激战家居送装一体!顺丰、百世、苏宁、京东等都下了狠功夫
用户体验升级——美乐乐掀家具物流新篇章
抢先揭秘 2020第五届日日顺物流大学生创客训练营三大亮点!
还担心智能门锁安全吗?这款智能锁“被盗一赔十”
七大亮点引领建材家居卖场应变重生
GOTTA轻店-2020家居建材联合会救世项目
家具大促不能停 家居卖场分化加剧
是谁 “杀死” 了家居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