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专访朱小斌:多面新业态,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
“材料美学馆是‘无限的有形’,市场需要这样的场所来打通信息的壁垒。”——朱小斌
被誉为“365天永不落幕的展览馆”的设计师一站式选材中心——材料美学馆,坐落在魔都新晋“顶流”商务区大虹桥板块。这里还是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孵化平台,是上海设计社群线下活动的聚集地,是一众设计师的“理想国”。
这个外观宛若“糖纸”包裹的一方天地,背后是百万级流量教育平台“设计得到”的资源助推。
同时将设计圈线上平台与线下社群整合起来的人,就是网易设计今期的专访嘉宾——设计圈的“互联网人”朱小斌。
dop设计是他事业的起点,而他却称材料美学馆是他的“无限”可能。他将对于设计市场的思考与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拓展开深化设计、职业教育、材料平台等属于他的商业想象……
如何修正设计市场职业教育乱象?如何解决设计师选材用材痛点?如何搭建设计知识产品输出平台?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小斌的多面设计业态……
dop设计、设计得到、材料美学馆创始人 朱小斌
“得到”新业态,朱小斌与他的设计多面体
网易家居:据我所知,您在深化设计、材料美学馆和室内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活跃度,您现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朱小斌:我的工作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但都围绕着建筑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背景。首先我是一个室内设计师,为设计公司提供深化设计服务;其次是教育方面,“设计得到”的创立是为了锻炼行业设计师的实战性,也因此被大家认为是半个教育工作者;最后是产品供应链,今年我们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材料库,也就是材料美学馆,初衷是为了解决行业供应链的痛点。
网易家居:您现在所推进的“设计得到”城市分校的模式很新颖,最初为什么会有这方面的规划?
朱小斌:出发点很简单,我们发现设计相关的学习很难全部在线上完成。大多数人学习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其实有必要学习一些其他的领域,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而另一个学科则意味着需要了解另一个庞大的体系。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时代的机遇,我是罗振宇的忠实粉丝,通过互联网线上课,我得到了很多别的领域的新想法和理念。设计师在成长过程当中,都需要实战的知识,那么设计得到就将这些“老法师”或者说在某些领域有专长的人请过来,把他们的经验变成产品,用互联网的方式交付给所有人。
接着我们发现,很多人购买了线上课,但不一定会听完。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足够自律坚持学习,学习需要一定的压力、目标或者说恐惧作为动力。设计得到的会员粉丝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希望线上听完老师的分享,线下可以设立一些活动和论坛,与用户及时互动。让人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心理能量,激发自驱力,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设计得到的线下分站目前已经拓展到42个。未来我们会做到每个城市都有站点,首先是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其次还会深入更多的地方。
网易家居:其实现在类似的设计师分享活动特别多,设计得到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朱小斌:我们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大多数人分享的是一些认知经验和视野开拓,这些我们也有。我坚定地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是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设计行业的职业化。现在的市场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体系,比如对设计助理来说,应该掌握的技能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在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设计公司没能说清楚。招聘广告上的要求基本是熟练掌握哪几个软件,能够了解专业的知识,这些其实都是很空的概念。掌握到什么程度叫熟练?这个标准无法量化。
与此同时,在跟设计专业的师生交流时我发现,一个班的同学约有40到50人,毕业之后将近一半人会转行。我们行业里近的2000所高校中,每年有将近30万人毕业,但实际上一年两年以后对于设计市场的有效供给仅剩十分之一左右。这就是现在虽有众多的高校毕业生,但很多设计公司依旧招不到人的原因。在职业规划和标准化程度上,没有人来帮助这些年轻人成长,找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
用清晰的培训使毕业生掌握这个职业的每个阶段必备的技能,找到自信,这就是价值体系的认证。人需要这种来自外部的激励与认可,才会一步步往前走。其次,很多职业需要有一些特质的人,虽然人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或者成长的,但很多人初始就不喜欢,那他的特质可能就不适合干这行。
我认为设计师的职业化要求有三个方面:其一,专业技能是基础,而市场需要在专业技能上给到量化的标准。其二,相关知识面,设计师更需要相关学科的认知。其三,作为职场人的基本素养,实际上并非市场上没有靠谱的人,而是没有人来培训他们,怎么做一个靠谱的人。进入到一个组织,其实就要和组织发生各种协同关系。有目标、有计划、有协同,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材料新平台,设计圈的互联网+
网易家居:您认为现在设计师对产品最大的诉求是什么?
朱小斌:设计师选材有三大痛点,第一,找信息,发现好案例时,筛选和寻找材料厂家的信息。第二,送样品,这也是大多数设计公司最头疼的事,想要的找不到,或者供应商配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时间成本很高。第三,材料解决方案,从选定材料到项目落地,这里面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比如酒店设计就可以细分为四五十个专业,每个领域都要找到专家。因而市场需要一个明确的寻找对象,可以帮设计师解决掉这些问题。
我们搭建这一平台的出发点是建立“设计师一站式选材中心”,所以对我们来说材料要包罗万象。我希望客户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提给我们。可能现在的库里没有,但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我们会马上找到并填充进来。
我们将材料按三种逻辑进行分类,第一,按照材料本身的属性,木铁皮布丝、陶竹藤麻纸、玻璃水泥亚克力等等,这是它本身的属性。第二,按照产品类别,比如灯具、家具、五金等。第三,系统,比如空调、游泳池、桑拿、影音等系统。
网易家居:为什么材料美学馆您会选择先在线下进行尝试,而非线上?
朱小斌:材料很难在线上实施,图片和实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先做线下?也是机缘巧合正好碰到合适的场地,同时也适用于职业教育这个模块,让材料有一个可展示的地方。倘若纯在线上,材料看不到摸不着,也不能进行设计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线下模式是比较受欢迎的,未来我们也会把材料美学馆复制到其他的城市。
选材入库我们有三个标准:第一,厂家是否专业,主要从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来看。第二,是否符合美学标准,我们的平台叫材料美学馆,是给设计师服务的,太普通的材料就不必出现了。第三,材料商有没有创新的意识,这也很重要。因此,材料美学馆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大多数企业其实没有产品设计师和材料研发人员,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未来产业升级一定是靠设计创新驱动的,而非工厂。工厂并不直接接触C端客户,不知道用户用什么、喜欢什么。所以需要有渠道、投入和沟通,要创造一个场所来打通信息的壁垒。
跨圈新思维,设计职业教育的未来
网易家居:下一步,您有什么样的规划?
朱小斌:未来,我极有可能还要涉及到三件事情:设计师、产品和施工,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体系。
四年前,移动互联网把我的信息环境打开了,这很重要。人和人的区别就在认知,认知拓宽到宇宙的无穷无尽的探索,这就是人的意义。我认知的转变,首先是来自于信息环境差异,每个群体的思维是差不多的,而当我听到罗振宇的分享,进入到互联网的圈子,了解到别人的思维,这是首发条件。在经济学里我学到一个词,叫“边际成本”,设计公司无法降低边际成本,没有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得知这个原理,我就知道设计公司很难做大,所以我去尝试了一些新的东西,像“设计得到”就可以无限大,比如我们做知识产品,出一本书付出的成本是一次,但收益永远有,这个就是了解到边际成本之后给我带来的改变。
网易家居:对设计师而言,您也希望把这种认知转变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吗?
朱小斌:我未来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我们能给行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是我们所思考的。其实dop也在做教育,我希望dop培养1000个称职的职业管理者。希望材料美学馆是“无限的有形”,材料这件事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更新换代没有尽头,我们希望它变成材料的百科全书,也是我未来工作的重心。未来我们也想出书,给年轻设计师一些帮助。设计师将来的历史使命是要驱动各个产业,所以他们需要拓宽认知边界,建立思维模型。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一个人需要建立100个思维模型,分别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对于设计师而言,深耕有所关联的重要学科,具备商业或管理上的常识就足够了。输出这样的课程,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人的本质就是如何度过时间,你的使命是什么?如何度过这一生?未来,我还想尝试更多的事情。
网易家居:教育平台可以为不同设计师解决不同诉求,对于设计师个体而言,您认为他更应该拓宽思维,还是在某一方面深耕?
朱小斌:设计师一定要多尝试,这是我的建议。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质,把每个人身上的特质发掘出来并且放大。人的潜力是无限的,10年前的我是一个根本不喜欢聊天的人,更别说上台演讲,不太善于表达自己观点,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不断学习中不停往前走。有话说“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我是信奉这个的。
网易家居:对于年轻设计师和设计行业,您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朱小斌:任何人都会走弯路,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有成长的心态,不念过往。碰到各种打击要快速从不利状态中走出来,不要被那些困难束缚住,往前看,发生了的事情需要及时止损。时代变了,年轻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也有所变化,但基础的东西永远不会变,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上的。 比如建筑设计行业,盖100层的摩天大楼,一定需要先挖地基,这是永恒不变的。环境变了,周围信息也变了,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成长得更快?这是有方法的,也是未来我想分享的。
网易家居:从哪些方面可以促进年轻设计师的快速提升?
朱小斌:第一,信息环境。设计师要善于运用、捕捉信息。重新定义手上的工作,如果是设计师,可能现在的任务是画图,但未来不能只画图,现在画图是为了未来达到更高层面。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工作,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可能性。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你是在为自己工作。第二,多学科。设计师要学习跨学科知识,从而得到新启发。建立跨圈人际网络,只跟同行打交道,思维也会被局限在这里,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我认识的很多互联网圈的朋友,他们对我影响颇深。第三,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需要不停的磨炼。
“材料美学馆是‘无限的有形’,市场需要这样的场所来打通信息的壁垒。”——朱小斌
被誉为“365天永不落幕的展览馆”的设计师一站式选材中心——材料美学馆,坐落在魔都新晋“顶流”商务区大虹桥板块。这里还是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孵化平台,是上海设计社群线下活动的聚集地,是一众设计师的“理想国”。
这个外观宛若“糖纸”包裹的一方天地,背后是百万级流量教育平台“设计得到”的资源助推。
同时将设计圈线上平台与线下社群整合起来的人,就是网易设计今期的专访嘉宾——设计圈的“互联网人”朱小斌。
dop设计是他事业的起点,而他却称材料美学馆是他的“无限”可能。他将对于设计市场的思考与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拓展开深化设计、职业教育、材料平台等属于他的商业想象……
如何修正设计市场职业教育乱象?如何解决设计师选材用材痛点?如何搭建设计知识产品输出平台?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朱小斌的多面设计业态……
dop设计、设计得到、材料美学馆创始人 朱小斌
“得到”新业态,朱小斌与他的设计多面体
网易家居:据我所知,您在深化设计、材料美学馆和室内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很高的活跃度,您现在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朱小斌:我的工作目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但都围绕着建筑室内设计这个行业背景。首先我是一个室内设计师,为设计公司提供深化设计服务;其次是教育方面,“设计得到”的创立是为了锻炼行业设计师的实战性,也因此被大家认为是半个教育工作者;最后是产品供应链,今年我们创建了一个庞大的材料库,也就是材料美学馆,初衷是为了解决行业供应链的痛点。
网易家居:您现在所推进的“设计得到”城市分校的模式很新颖,最初为什么会有这方面的规划?
朱小斌:出发点很简单,我们发现设计相关的学习很难全部在线上完成。大多数人学习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其实有必要学习一些其他的领域,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而另一个学科则意味着需要了解另一个庞大的体系。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时代的机遇,我是罗振宇的忠实粉丝,通过互联网线上课,我得到了很多别的领域的新想法和理念。设计师在成长过程当中,都需要实战的知识,那么设计得到就将这些“老法师”或者说在某些领域有专长的人请过来,把他们的经验变成产品,用互联网的方式交付给所有人。
接着我们发现,很多人购买了线上课,但不一定会听完。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足够自律坚持学习,学习需要一定的压力、目标或者说恐惧作为动力。设计得到的会员粉丝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希望线上听完老师的分享,线下可以设立一些活动和论坛,与用户及时互动。让人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心理能量,激发自驱力,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设计得到的线下分站目前已经拓展到42个。未来我们会做到每个城市都有站点,首先是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其次还会深入更多的地方。
网易家居:其实现在类似的设计师分享活动特别多,设计得到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朱小斌:我们的核心是职业教育,大多数人分享的是一些认知经验和视野开拓,这些我们也有。我坚定地做这件事情的原因,是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推动设计行业的职业化。现在的市场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体系,比如对设计助理来说,应该掌握的技能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在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的设计公司没能说清楚。招聘广告上的要求基本是熟练掌握哪几个软件,能够了解专业的知识,这些其实都是很空的概念。掌握到什么程度叫熟练?这个标准无法量化。
与此同时,在跟设计专业的师生交流时我发现,一个班的同学约有40到50人,毕业之后将近一半人会转行。我们行业里近的2000所高校中,每年有将近30万人毕业,但实际上一年两年以后对于设计市场的有效供给仅剩十分之一左右。这就是现在虽有众多的高校毕业生,但很多设计公司依旧招不到人的原因。在职业规划和标准化程度上,没有人来帮助这些年轻人成长,找到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
用清晰的培训使毕业生掌握这个职业的每个阶段必备的技能,找到自信,这就是价值体系的认证。人需要这种来自外部的激励与认可,才会一步步往前走。其次,很多职业需要有一些特质的人,虽然人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或者成长的,但很多人初始就不喜欢,那他的特质可能就不适合干这行。
我认为设计师的职业化要求有三个方面:其一,专业技能是基础,而市场需要在专业技能上给到量化的标准。其二,相关知识面,设计师更需要相关学科的认知。其三,作为职场人的基本素养,实际上并非市场上没有靠谱的人,而是没有人来培训他们,怎么做一个靠谱的人。进入到一个组织,其实就要和组织发生各种协同关系。有目标、有计划、有协同,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
材料新平台,设计圈的互联网+
网易家居:您认为现在设计师对产品最大的诉求是什么?
朱小斌:设计师选材有三大痛点,第一,找信息,发现好案例时,筛选和寻找材料厂家的信息。第二,送样品,这也是大多数设计公司最头疼的事,想要的找不到,或者供应商配合程度不高,从而导致时间成本很高。第三,材料解决方案,从选定材料到项目落地,这里面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比如酒店设计就可以细分为四五十个专业,每个领域都要找到专家。因而市场需要一个明确的寻找对象,可以帮设计师解决掉这些问题。
我们搭建这一平台的出发点是建立“设计师一站式选材中心”,所以对我们来说材料要包罗万象。我希望客户有任何需求都可以提给我们。可能现在的库里没有,但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我们会马上找到并填充进来。
我们将材料按三种逻辑进行分类,第一,按照材料本身的属性,木铁皮布丝、陶竹藤麻纸、玻璃水泥亚克力等等,这是它本身的属性。第二,按照产品类别,比如灯具、家具、五金等。第三,系统,比如空调、游泳池、桑拿、影音等系统。
网易家居:为什么材料美学馆您会选择先在线下进行尝试,而非线上?
朱小斌:材料很难在线上实施,图片和实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先做线下?也是机缘巧合正好碰到合适的场地,同时也适用于职业教育这个模块,让材料有一个可展示的地方。倘若纯在线上,材料看不到摸不着,也不能进行设计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线下模式是比较受欢迎的,未来我们也会把材料美学馆复制到其他的城市。
选材入库我们有三个标准:第一,厂家是否专业,主要从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来看。第二,是否符合美学标准,我们的平台叫材料美学馆,是给设计师服务的,太普通的材料就不必出现了。第三,材料商有没有创新的意识,这也很重要。因此,材料美学馆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大多数企业其实没有产品设计师和材料研发人员,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未来产业升级一定是靠设计创新驱动的,而非工厂。工厂并不直接接触C端客户,不知道用户用什么、喜欢什么。所以需要有渠道、投入和沟通,要创造一个场所来打通信息的壁垒。
跨圈新思维,设计职业教育的未来
网易家居:下一步,您有什么样的规划?
朱小斌:未来,我极有可能还要涉及到三件事情:设计师、产品和施工,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的体系。
四年前,移动互联网把我的信息环境打开了,这很重要。人和人的区别就在认知,认知拓宽到宇宙的无穷无尽的探索,这就是人的意义。我认知的转变,首先是来自于信息环境差异,每个群体的思维是差不多的,而当我听到罗振宇的分享,进入到互联网的圈子,了解到别人的思维,这是首发条件。在经济学里我学到一个词,叫“边际成本”,设计公司无法降低边际成本,没有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得知这个原理,我就知道设计公司很难做大,所以我去尝试了一些新的东西,像“设计得到”就可以无限大,比如我们做知识产品,出一本书付出的成本是一次,但收益永远有,这个就是了解到边际成本之后给我带来的改变。
网易家居:对设计师而言,您也希望把这种认知转变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吗?
朱小斌:我未来的终极目标是教育。我们能给行业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是我们所思考的。其实dop也在做教育,我希望dop培养1000个称职的职业管理者。希望材料美学馆是“无限的有形”,材料这件事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更新换代没有尽头,我们希望它变成材料的百科全书,也是我未来工作的重心。未来我们也想出书,给年轻设计师一些帮助。设计师将来的历史使命是要驱动各个产业,所以他们需要拓宽认知边界,建立思维模型。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一个人需要建立100个思维模型,分别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对于设计师而言,深耕有所关联的重要学科,具备商业或管理上的常识就足够了。输出这样的课程,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人的本质就是如何度过时间,你的使命是什么?如何度过这一生?未来,我还想尝试更多的事情。
网易家居:教育平台可以为不同设计师解决不同诉求,对于设计师个体而言,您认为他更应该拓宽思维,还是在某一方面深耕?
朱小斌:设计师一定要多尝试,这是我的建议。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发现不了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质,把每个人身上的特质发掘出来并且放大。人的潜力是无限的,10年前的我是一个根本不喜欢聊天的人,更别说上台演讲,不太善于表达自己观点,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不断学习中不停往前走。有话说“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我是信奉这个的。
网易家居:对于年轻设计师和设计行业,您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朱小斌:任何人都会走弯路,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有成长的心态,不念过往。碰到各种打击要快速从不利状态中走出来,不要被那些困难束缚住,往前看,发生了的事情需要及时止损。时代变了,年轻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也有所变化,但基础的东西永远不会变,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基础理论上的。 比如建筑设计行业,盖100层的摩天大楼,一定需要先挖地基,这是永恒不变的。环境变了,周围信息也变了,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成长得更快?这是有方法的,也是未来我想分享的。
网易家居:从哪些方面可以促进年轻设计师的快速提升?
朱小斌:第一,信息环境。设计师要善于运用、捕捉信息。重新定义手上的工作,如果是设计师,可能现在的任务是画图,但未来不能只画图,现在画图是为了未来达到更高层面。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工作,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可能性。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思维方式,你是在为自己工作。第二,多学科。设计师要学习跨学科知识,从而得到新启发。建立跨圈人际网络,只跟同行打交道,思维也会被局限在这里,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我认识的很多互联网圈的朋友,他们对我影响颇深。第三,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需要不停的磨炼。
相关知识
网易专访朱小斌:多面新业态,设计师的互联网思维
名人堂丨专访杨铭斌:作品是设计师的一面镜子
网易家居专访 | HBI设计院院长朱柏仰:艺术永远是设计最大的养分
网易&名家具|锁定8.12中国家装峰会 大咖聚首解码整装新业态
设计实力派丨王斌——最不像设计师的设计师
【专访】琢玉行动第十六站——简·爱保罗渠道总监莫哲斌: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专访|欧斯宝推进“互联网+实体店”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造智慧零售新模式
“湘”见6.12 | 一探酒店&家装新业态 设计赋能“星”耀湖南
2021深圳家具展 |林氏木业陆阳:打造“成品+定制+家居用品”综合新业态
弗兰克设计师朱平波:从情感入手,做有“温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