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管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驰骋新基建浪潮
网易家居报道
3月9日,网易新闻携手中国联塑推出创意条漫——《探秘新基建人,先从他们的朋友圈开始》,从普通人和“新基建人”的对比,形象描绘了新基建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国家发展,一切美好景象的背后,都离不开“新基建人”的努力和奋斗。
在后疫情时代,“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基建适应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制造业是“新基建”重要参与主体,助力新型基础建设;同时,新基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管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新时代历史使命。
乘“新基建”东风 中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2020年,自新基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省区市出台不少政策规划,大力推动新基建的布局和落实。2021年伊始,“新基建”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关键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密集加速落地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基建也成为热议的话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部分,也强调“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和“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报告曾指出,“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基建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之一。长期看,新基建能够培育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基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
当前,各地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以5G为例,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准的5G SA网络。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同时,“5G+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内部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据估计仅网络化改造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网络,它可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制造业来说,加速推进大型新基建项目进程,给上游制造企业带来利好,带动了一批传统上游制造业的重生和新型制造业的兴起。同时,新基建也给制造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中就已明确,新基建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升级,做强做优制造业,长期推进经济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同时加快补短板、利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其对新型技术的利用程度,以保证整体经济的平衡发展和高效升级。
深化布局智能制造 中国联塑抢滩新基建风口
国家发改委明确的新基建的三大方向,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对于具体行业将不会有固化的定义,而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际民生情况的进步,做出灵活的调整。
制造业是“新基建”重要参与主体,对于管道行业而言,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高压电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基建项目对通信管道、电力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建材产品存在较大的需求。中国联塑作为管道龙头企业,正在加速抢滩新基建市场。
凭借高质的产品力和雄厚的品牌力,继参与雄安新区市民中心项目之后,2020年,中国联塑一举中标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雄安区容东片区安居工程中的管廊项目,再次助力新基建浪潮,以优异的质量与性能,在新基建项目中肩负水、电、气等能源输送的重责。
同时,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中国联塑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正逐步在全国23个生产基地,升级打造“物联网、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为一体的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的共性使能技术,在制造业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中的扩散和应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中国联塑实现产品的智能制造,极大地提升了产能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新基建背景下的市政工程、轨道建设、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清洁供暖等方面的建材需求,使联塑在新基建浪潮中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联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联塑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的更新换代,给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以联塑研发RTP管道为例,RTP管道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耐用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市政工程、化学工业、冶金矿山、油田气田等领域。而我国生产RTP管产品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国内RTP热塑性塑料增强复合管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国内生产品牌大多根据自身产品参考相似产品的检测标准。
2017年,联塑集团开始着手进行RTP玻纤管制造和产业化研究,已开发有给水类RTP管和高压类RTP管。由联塑主编的国家标准《给水用连续玻纤带缠绕增强聚乙烯复合管》已经在国标委立项成功并进入编制阶段。联塑引进美国技术设备在河北联塑已成功实现RTP管从50-630的规模生产。
申万宏源研究解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健康”的重要性高于经济增速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更应关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体经济结构深层次优化长期方向。从“国内大循环”供给侧来看,再度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制造业升级推动生产率高增。
中国联塑作为管道制造业的佼佼者,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网易家居报道
3月9日,网易新闻携手中国联塑推出创意条漫——《探秘新基建人,先从他们的朋友圈开始》,从普通人和“新基建人”的对比,形象描绘了新基建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国家发展,一切美好景象的背后,都离不开“新基建人”的努力和奋斗。
在后疫情时代,“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基建适应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制造业是“新基建”重要参与主体,助力新型基础建设;同时,新基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管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新时代历史使命。
乘“新基建”东风 中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
2020年,自新基建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各省区市出台不少政策规划,大力推动新基建的布局和落实。2021年伊始,“新基建”成为各地经济建设的关键词,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新基建重大项目密集加速落地发展。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基建也成为热议的话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部分,也强调“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和“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研究报告曾指出,“新基建”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兼具稳增长、稳就业、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综合性重大作用。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基建投资是主要拉动力量之一。长期看,新基建能够培育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基建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
当前,各地新基建建设如火如荼,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数字经济产业。以5G为例,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准的5G SA网络。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
同时,“5G+工业互联网”有利于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内部的网络化、信息化改造,据估计仅网络化改造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此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网络,它可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制造业来说,加速推进大型新基建项目进程,给上游制造企业带来利好,带动了一批传统上游制造业的重生和新型制造业的兴起。同时,新基建也给制造业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中就已明确,新基建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升级,做强做优制造业,长期推进经济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同时加快补短板、利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其对新型技术的利用程度,以保证整体经济的平衡发展和高效升级。
深化布局智能制造 中国联塑抢滩新基建风口
国家发改委明确的新基建的三大方向,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对于具体行业将不会有固化的定义,而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实际民生情况的进步,做出灵活的调整。
制造业是“新基建”重要参与主体,对于管道行业而言,5G基站、大数据中心、充电桩、高压电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新基建项目对通信管道、电力管道、给排水管道等建材产品存在较大的需求。中国联塑作为管道龙头企业,正在加速抢滩新基建市场。
凭借高质的产品力和雄厚的品牌力,继参与雄安新区市民中心项目之后,2020年,中国联塑一举中标由中建八局承建的雄安区容东片区安居工程中的管廊项目,再次助力新基建浪潮,以优异的质量与性能,在新基建项目中肩负水、电、气等能源输送的重责。
同时,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中国联塑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正逐步在全国23个生产基地,升级打造“物联网、智能控制和自动化生产”为一体的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的共性使能技术,在制造业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中的扩散和应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中国联塑实现产品的智能制造,极大地提升了产能效率,更好地满足了新基建背景下的市政工程、轨道建设、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清洁供暖等方面的建材需求,使联塑在新基建浪潮中占据优势市场地位。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联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联塑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驱动产品的更新换代,给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以联塑研发RTP管道为例,RTP管道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耐用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市政工程、化学工业、冶金矿山、油田气田等领域。而我国生产RTP管产品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国内RTP热塑性塑料增强复合管尚无统一标准和规范,国内生产品牌大多根据自身产品参考相似产品的检测标准。
2017年,联塑集团开始着手进行RTP玻纤管制造和产业化研究,已开发有给水类RTP管和高压类RTP管。由联塑主编的国家标准《给水用连续玻纤带缠绕增强聚乙烯复合管》已经在国标委立项成功并进入编制阶段。联塑引进美国技术设备在河北联塑已成功实现RTP管从50-630的规模生产。
申万宏源研究解读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健康”的重要性高于经济增速的要求,这意味着我们更应关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体经济结构深层次优化长期方向。从“国内大循环”供给侧来看,再度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制造业升级推动生产率高增。
中国联塑作为管道制造业的佼佼者,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相关知识
加快管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驰骋新基建浪潮
品牌观察|新基建浪潮下,看中国联塑四大先发优势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中国联塑树立转型升级的标杆
中国联塑荣登2020中国上市公司品牌500强
隐形巨头中国联塑启示录:何以自成体系、赢得市场话语权
河南联塑民用管道项目奠基仪式圆满举行,迈入智能发展快车道
中国联塑公布2020 年中期业绩,实现整体业务逆势增长
探秘隐形巨头中国联塑:国家超级工程背后的实力担当
深耕市场,乘风破浪|中国联塑上市10年华丽蜕变
网易对话联塑集团副总裁赖志强 | 中国联塑如何把握智能时代的机遇?